why study English? 為什麼學英文?

世界已經為我們打開了大門,英語就是它的語言。英文成為網路世代吸收知識的關鍵能力,也讓愈來愈多政府開始警覺,英語能力,將會決定下一代擷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。

從來沒有一種語言像英語如此所向披靡,從政治、外交、文化、貿易、金融到科技,幾乎已經成為人類各種行為的共同語言。 到今天,如果你還不曉得英文很重要,也許你該看看下面的驚人統計。 全世界學習英語的人數正在以倍速增加。英國文化協會預測,二○○○年全球約有十億人在學習英語。到了二○一○年,這個數字將會增加一倍:全球將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學英語。 估計十年內,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、約三十億人能用英語溝通,英語將成為真正的「世界語」,應用語言學家格蘭多(David Graddol)預測。

另一個英語熱的世界現象,是「豬羊變色」:非英語系國家能說英語的人口,如今已是英語系國家總人口的三倍。光是在亞洲,會說英語的人數就超過了三億五千萬人,相當於美國、加拿大與英國加起來的人口總數。單單在中國,將近六○%的小學生(大約一億)正在學英文,遠遠超過了英國人口。

「這是人類有史以來,首次出現一種真正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講的語言,」《英語帝國》一書作者、語言學專家克里斯托(David Crystal)指出,「從來沒有一種語言,拿它當作第二語言的人,遠比當作母語的人數還要多。」「英語已經成為所有人的第二語言,」加州大學教育學教授華邵爾告訴《國際前鋒論壇報》,「普及的程度幾乎快變成全世界不管哪個地方,學生接受教育時,都必須學習英語。」

英語的普及程度之所以急劇擴張,格蘭多在英國文化協會所委託的一份關鍵報告《英語走向何方》(English Next)中指出,是因為對於大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,「英語已經不再是一門外語,而是變成了一種基本技能。」 必要的基本技能 印度德里擁擠的近郊,簡陋的英語補習班三個月的課程,收費只要十六美元。

「我們告訴學生,想成功,你得學會兩樣東西:英語和電腦,」補習班主管庫瑪說,「我們教你第一種,至於另一種,」他指著附近的一家網咖,「你到隔壁去就有了。」 從德里到加爾各答到喀拉蚩,南亞國家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努力存錢送小孩上英語學校;中國自從加入WTO、申奧成功,英語熱早已火到不行。從北非的突尼西亞到南歐的土耳其,各國政府都在推動英語教育,他們深知,英語已經成為全球化的驅動引擎。中國四川一位自學英語的十二歲女孩告訴《新聞週刊》,「如果你不會說英語,那你等於是又聾又啞。」 為了讓英語說得流利,許多人愈來愈早學英語。

二○○四年,中國主要都會區的小學開始自三年級上英語課。等不及的家長們,就帶著學前幼兒去上各種英語班。 全世界英語學習產業的規模,因此快速膨脹。 以中國為例,申奧成功後,全民英語熱再度興起。民間英語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冒出。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中心、新浪外語、擇校網聯合發布的《二○○四年知名外語機構調查報告》指出,截至二○○四年,中國的英語培訓機構總數不下五萬家,英語培訓的市場總值高達一五○億元人民幣。 英語教學商機大好,即將接任英國首相的財政大臣布朗兩年前訪問北京時,就曾將龐大的中國英語教育市場,形容是英國「一個巨大的機會」。

都是為了工作 這股全球英語熱的背後,「一言以蔽之,都是為了工作,」《新聞週刊》直言。 對印度勞工來說,會說英語,就等於得到了一份電話客服工作的保證。「客服中心這一行,英語不再只是找到好工作的一種技能而已,它就是最重要的關鍵技能,」齋浦爾市一間語言學校的負責人說。 豐田與標緻兩大車商設立在捷克的聯合工廠裡,日本、法國與捷克員工之間的工作語言,也是英語。

「世界已經為我們打開了大門,英語就是它的語言,」布拉格一家英語中心的主管興奮地形容。 英語和全球化,兩者其實相輔相成。「全球通用語的出現,促成了全球化的發展;另方面,全球化的發展也鞏固了全球通用語的地位,」加州大學教育學教授華邵爾指出。

當年,英語隨著英國與美國兩大強權的崛起而普及世界,今天,英語透過另個虛擬新帝國──網際網路──繼續稱霸世界。 英國文化協會的報告指出,全世界有八成以上的電子化資料是英文,而且六六%的科學家習慣以英文來閱讀。「學英文很重要,因為電腦書籍都是用英文寫的,」跑到倫敦學英語的烏拉圭資訊系學生杜爾提說。 英文成為網路世代吸收知識的關鍵能力,也讓愈來愈多政府開始警覺,英語能力,將會決定下一代擷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。 英語的重要性,或許不是新聞,但是英語教育往下延伸,卻是非英語系國家共同的新經驗。 在亞洲,不少非英語系國家都將英語教育當作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之一。

日本、香港、南韓都推出重大行動計劃,為了增加英語的使用,引進外國教師,並加強本地教師培育。同時,英語教學的目的,也從原先強調文法與翻譯的學術工具語言,轉變為強調溝通的工作與商業語言。

其中,為了提高日本人英語使用的水準,二○○二年七月,日本文部科學省提出了一項教育改革方案:培養「能夠使用英語的日本人」的戰略構想。希望藉由改進英語教學方法、增加師資培育等手段,為日本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、掌握英語能力的國際型下一代。 從單語思惟走向多語環境 近十年來,另一種國際語言在世界各地火熱起來。因著中國經濟力的崛起,全球開始掀起「中文瘋」。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指出,美國從戰略思惟考量,投入國防預算來加強中文的學習。

從前曾經排華的東南亞國家,如印尼和泰國,現在都重新考慮將中文列入中小學的正式課程。許多東南亞的國際學校,把「三語教育」列為基本,每個學生都要學習英文、中文、和本地語言。 中文力的崛起,並沒有消弭英文的重要性,反而更凸顯了全球化世代的新思惟:任何有前瞻性的政府,都必須擺脫過去封閉的「單語」文化,走向「多語」環境。語言的學習,也不只是「語言」,而是深度學習接受並認識更多元的文化。 就連掌握英文母語的英美國家,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置身事外。

「未來的中小學教育,必須包含對於其他國家文化、語言和歷史的深入了解,」美國教育部長佩吉曾指出,要讓美國脫離偏狹的國際思惟,要從下一代的多元語言與國際化教育開始。 擁有眾多種族與移民的瑞典,不僅學英文,也讓每個孩子都有學母語的機會,從小讓孩子具備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。 長期研究語言政策,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交換學者的中央大學客語所助理教授楊聰榮觀察,全球化的世代,「多語」能力,才是基本技能。有前瞻思惟的政府,紛紛檢視國家的語言政策,強調一個國家至少要有三種語言:前瞻性的國際語言,國家共同語言,以及族群語言。

香港的兩文三語政策(中文英文、廣東話、國語、英語),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的多語走向,已經成為世界新主流。 「語言能力,是國家的資產,需要政府大力投資,」楊聰榮強調,過去台灣長期的單語環境,讓許多人認為語言是「非此即彼」,相互排斥。於是母語的推動者害怕談到英文教育,反之亦然,因為雙方認定會排擠彼此的資源。

楊聰榮觀察世界各國的發展卻發現,迎接全球化世代,政府需要把語言當成資產,願意投資建構多語言環境,投資質優的多語教育。

「台灣語言教育的問題,不在於時數不夠,或相互排擠,而是沒有提出前瞻性的思惟與期待,沒有提供足夠質優的語言學習選擇,讓多語言的學習,可以達到應有的成效,」楊聰榮總結。 面對台灣已經風行數十年的英語學習「瘋」潮,或許不需要再強調英語的重要性。看看世界與國際的走向,或許能讓台灣的英語教育,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思惟。

摘錄自天下雜誌,2011-04-08

--
🌏新飛菲律賓英語遊學 上班族/學生/親子/企業/團體

🌐網站:http://www.hsinfei.com

💌EMAIL: safestudy@hsinfei.com

🌴Line@: 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hdx2865h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新飛Hsinfei 的頭像
    新飛Hsinfei

    菲律賓遊學趣 - 新飛國際

    新飛Hsinf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